产业兴则乡村兴。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让群众实现增产增收,汶上县南站街道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决策部署,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典型示范、特色经营助力”等多种手段,在热门实农业产业基石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以产业力量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驶向快车道。
“龙头”带动,实现“公司+基地+种植户”互利共赢
山东利生面业(集团)是集粮食收储、加工、销售、物流、包装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多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选为“全国小麦粉加工50强”企业。南站街道充分发挥利生面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资金、技术、规模、品牌优势,采取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开展土地托管和股份合作,流转了龙集、漕流、西王等村2000余亩土地,实行土地统一管理、适度规模经营,真正把土地集约起来,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推行“订单农业”,公司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为周边地区和订单产区的农民增加收益约80万元。
南站街道充分发挥种子推广站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利生集团共同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改革,推广高产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加强对农户种植技术指导,推行平衡施肥,推广秸秆还田和过膜还田、节水灌溉等新技术,使种植基地小麦产量增加了20%-30%,保证了小麦优质高产,使每户农民每亩纯收入增加200多元。
“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较好地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对接,在带动农业发展的同时,龙头企业自身也从中得到了发展壮大。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农户双增收
2018年4月,南站街道如意花园社区由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山东儒兴集团、如意社区股份合作社,采取党支部(社区)+合作社+股东模式,对原村集体的资产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承租700亩土地创办儒兴农业合作社,取得了良好收益,2021年底社员分红后,社区盈利55万元。
合作社打造了120亩黑麦良种基地,开发出“汶兴”牌面粉、面条,获得国家有机认证并成功走向市场。通过石磨加工成的黑麦面粉、面条,效益比普通面粉、面条增长了几倍,成为汶上县知名品牌。合作社先后与济南、山西、广东等地合作商发展订单农业,种植毛豆、甘蓝、西兰花、韭苔、香瓜等,效益显着。2021年3月,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帮助和支持下,儒兴农业合作社与北京一家公司签订了甜杆西兰花种植协议,产品供不应求,每亩地纯收入2000余元,总收益50余万元。“儒兴模式”有效带动了社区产业发展,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
南站街道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支部带领、书记带头、党员带动的“头雁领航”作用,目前,街道已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0个,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村集体、群众收入大幅增长。
“按揭农业”开启现代农业产业园营建新模式
汶上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2021年11月落户南站街道,预计营建用地面积约500亩。依托“产业拉动促增收、示范引领促三产、辐射带动促发展”的指导理念,产业园能充分带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对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群体、增加劳动者收入都有不小的带动作用。
为破解资金困局,产业园采取“按揭农业”的发展模式,组织种植大户参与到产业园发展中来。首先,产业园和按揭农户共同评估单个大棚基础设施营建费用,评估后与农户签订按揭协议,按揭款全部偿还完成后,农业生产设施产权归农户所有。“按揭”偿还模式,不仅为产业园分担了资金流转的压力,拓展了产业规模,也解决了农户资金紧张的难题,有力调动了农户“拎包入住”的积极性。
产业园提供技术、种子、有机肥,承担相应种植风险,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统一采购节省了成本,仅种子和有机肥,就可为每个“按揭”农户节省资金1000元左右;产业园根据订单对产品提供统一回购、销售,降低了市场风险。通过推广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引导“按揭”农户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商标标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生产标准,提高了农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可带动周边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真正做到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特色经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快振兴步伐
近年来,在南站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积极引导和不懈努力下,农户的思想也悄悄发生着转变,在街道有关部门及示范园、示范户的引导带动下,当地在农、林、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益补充。
姬村农户承包了部分土地种植速生林,林下养殖汶上特产“芦花鸡”,除收获经济效益外,对环境也起到了保护作用;鹿庄桥村田延良建成占地70余亩的“提子采摘园”,新品种味美价廉,令采摘者们流连忘返;曹堂村的“草莓采摘园”绿色无污染,令前来的顾客满载而归;南李街村的400余亩蔬菜大棚既可以哺育鸡苗、鸭苗等,也可以发展多种蔬菜、蘑菇种植……这些种植、养殖户虽然规模都不算大,只有几十亩,或者上百亩,但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受益者,而且减轻了每年的禁烧压力。
近3年来,南站街道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经济收入连续突破亿元大关,群众收入水平显着提高。下一步,南站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产业力量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赋能,增加经济效益;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增加科技投入,做好农产品生产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加快农业三产发展进程,推动南站街道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马红涛 苏凤兰
责任编辑:颜雨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