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90后的“智慧果园”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2日 14:59    编辑:fashion    来源:网络 中国农网 » 美食

*本文为《半月谈》2022年第24期属性

扎根山区3年后,28岁的“新农人”牛童,开始为自己当年的决定感到自豪。

牛童是北京人,他曾留学澳大利亚10年。2019年,牛童回国后来到河北省阜平县,组建起一支海归团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与果树种植相结合,发展数字农业。

距离阜平县城约20公里,五丈湾村山上的白色厂房和满山的黄桃树,就是牛童的现代化智慧园区。阜平地处太行深山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山场占总面积的87%,达32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却只有0.96亩,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

时光倒回到2018年,阜平正推动开发荒山实现脱贫。牛童的父亲在阜平承包了5000余亩山场,但怎样开发利用,父亲没有头绪。太行山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果树。2019年,牛童硕士毕业,毅然来到父亲身边,决心用40万棵黄桃果树改造荒山。

牛童等人承包的果园

牛童结合所学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知识,摸索建立起一套智慧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对接多端传感及监控设备,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上传、收集、沉淀;气象传感器实时显示温度、湿度、风力、土壤各项指标;几点浇水施肥、浇灌多少,水肥一体化灌溉在手机上就能完成。

“过去靠人工,水肥难免多了少了。”牛童说,智慧农业系统下,种植可精量控制,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还能大大提升黄桃品质。为了营建这一套物联网系统,他把在澳大利亚一起读书的3个伙伴都请了过来。

“我和牛童留学时就是好朋友,总想一起干一番事业,但也不知道劲往何处使,更没想过当农民。”吴泽年说,一开始父母不支持他“进山”,但当父母尝到自己种出的黄桃赞不绝口时,他意识到,可以放手去干了。

就这样,4个“90后”海归选择了与深山为伴。“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在山上盖了几间活动板房。出门就是大山,旁边就是果园。夜幕降临时,抬头就是城市里见不到的星空,四周只有蝉鸣的声音。”描述起创业初始的生活,吴泽年记忆深刻。

白天他们在果园穿梭,晚上钻进宿舍,在灯光下啃枯燥的工程书。有了灵感,他们就设计工程图,一张又一张,图纸上的模样终于得到了大山的认可,灌溉系统、气象站、监测系统成了果园无微不至的“监护人”。

日复一日“白天顶烈日、晚上数星星”的生活难免让人感到寂寞难熬。“做农业挺苦,海归得变成‘忍者神龟’,才能练就改造荒山的‘武功’。”吴泽年说。

“现在回头想起那段日子,确实苦,但值得。”牛童说,在国外说起从事农业,大家都认为了不起,但在国内,不少人却瞧不上,认为农业是个初级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数字农业转变需要时间,我相信只要坚持下来,也一定能慢慢改变周围人对农业的看法。”

让几位“垦荒者”惊喜的是,果园里产出的黄桃一上市就大受欢迎,在北京盒马鲜生上架第一天不到5小时就脱销,1个月更是卖了近10万斤。

如今,牛童的果园带动阜平超过5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超过2.5万元。阜平的黄金蜜桃、玉露香梨、沙地蜜薯等优质农产品也入驻各大城市商超,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

点评:成片的荒山不是没有价值,只是常常缺少识货的农人。现在,越来越多像牛童一样的年轻人投身乡村,逐梦田野,他们依靠技术、专业知识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乡村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更多人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乡村振兴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要培养一批以农业为志业的人才,更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业、支持农业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进入农村,才能发现广袤土地上的更多可能,才能推动农民生活水平持续跃升、乡村面貌全面嬗变、农业发展全方位转型。

半月谈记者:高博

来源:半月谈

阜平 农业 果园
最流行的:一周精选导览
最新Trends News
热点MOST POPULAR
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