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安徽2022年4月25日消息(通讯员宋久安 岳东风 记者游利)近年来,太和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回归本源、聚焦主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定主题,不断探索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取得了新的突破。截至2022年3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165.8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29.36亿元,占比78.00%。2021年被太和县评为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第一名。
聚焦产业兴旺,深耕支农支小“责任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太和农商银行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点、线、面”,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瞄准规模化,在“点”上做强。加大农户贷款投放,积极服务和推动农民转型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瞄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信贷产品创新,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612户、16.5亿元,有效减轻“三农”经营主体融资压力。
聚焦产业化,在“线”上延伸。围绕农业产业化,做精做细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金融服务。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出“商家乐”、“瓜农贷”、“板面贷”、“菌菇贷”等12个特色产品,支持薄荷及中药材、瓜果花卉蔬菜种植,肉牛养殖,人发、绳网等加工业,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种植业1534户、贷款余额3.74亿元,养殖业403户、贷款余额7200万元,加工业953户、余额6.71亿元,有效延伸了当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紧扣集群化,在“面”上突破。围绕“1+2+7”,即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工业园区和7个乡镇工业聚集区的金融需求,全面推行金融顾问制度,22名客户经理“一对一”服务98家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3.18亿元、问题41个;推广应用阜阳金服和长三角征信链2个平台,累放217笔10.94亿元;依托园区厂房抵押、流动资金贷款等信贷产品,近年来已向10个园区投放贷款8.5亿元,落实无还本续贷5.39亿元,支持园区新型产业发展。
聚焦生态宜居,把好提质增效“方向盘”
支持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太和农商银行坚持绿色金融导向,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助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大力支持美丽乡村营建。以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基础配套为着力点,量身定制了“中标贷”、“宜居贷”等金融产品,已累计投放资金7.86亿元,其中双基工程2.4亿元、安置区工程3.56亿元、道路排水及污水处理项目1.9亿元,推动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营建。
绿色金融注入科技农业。把绿色金融注入“乡村振兴”战略,投放资金1.13亿元、支持农业科技企业9家,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21年太和县被列入全国首批72家农业科技先行县。
持续优化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推行“一站式”金融服务,新设立普惠金融部,整合资源成立信贷服务中心、信贷审查审批中心,着力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比如,安徽知名种业公司恒进农业,在其资金周转紧张时,我们以“将心比心”态度,第一时间对接、第一时间办理,通过仓单质押的方式解决企业2000万元的资金需求,受到了该企业的高度评价。
聚焦乡风文明,下好普惠金融“一盘棋”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太和农商银行坚持将普惠金融的重心放在乡村,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为乡风文明营建打下坚实基础。
布局“线下”,提升基层服务功能。按照“结构优化、动态调整、优化布局、功能转型、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则,新建营业网点2个、改造营业网点6个,持续推动功能升级。建成“金农信e家”90个,其中旗舰型13家,涵盖了26个乡镇;强化客户经理队伍营建,农村客户经理占全行客户经理的一半,推动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力“线上”,完善新型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省联社产品工厂作用,以“农e贷”为抓手,试行驻村金融服务专员制度,加大农e贷业务“首贷户”奖励力度,持续扩大产品覆盖面和占有率。截至目前,“农e贷”授信2835户、授信金额3.61亿元,用信金额2.45亿元。小集镇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30个、小额助农取款点63个、自助发卡机及多媒体终端25台,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
聚焦治理有效,抓住信用筑基“压舱石”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太和农商银行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对接,以村级治理推动信用体系营建,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与太和县政府签订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目标,选择赵集乡双龙村开展试点,出台了“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方案,将乡村治理元素纳入积分兑换范围,并与授信额度挂钩,让信用变资本、让资本变财富;同时,试点推行村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营建等贷款产品,累计投放贷款3.05亿元,流转土地3100亩,营建高标准农田10.25万亩,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400多万元。
先锋标兵,示范带动。以先进典型、先锋标兵带动村治理管理,充分发挥村两委、共产党员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通过与乡镇政府深化合作,推出了“村两委贷”、“党员先锋贷”、“乡风文明贷”等产品,目前已完成授信681户、1.02亿元,用信6300万元,促进村产业不断壮大发展。
科技赋能,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与太和县政府对接合作,积极搭建“三资”平台,去年9月已正式上线。目前,30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开立账户,其中基本账户209个;通过“三资”平台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贷款153笔、15.14亿元。
聚焦生活富裕,打好富民强村“攻坚战”。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太和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惠农定位,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大力实施千村万户工程。去年6月1日,正式启动了“千村经济振兴、万户生活富裕”工程,建成客户走访建档信息平台,主动对接乡村个性化需求,9个多月来已完成农户建档3.07万户,新增授信1.37万户、24.71亿元,新增手机银行5.74万户、社保卡3.78万张、电子社保卡4.6万张、信用卡1513张。
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创业。积极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创业孵化基地、乡镇工业聚集区为平台,通过信贷资金引导,支持优秀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干事创业,已投放青年创业资金98笔、4376万元。
强化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6万户、金额7.65亿元,户数、金额占全县80%以上,目前“户贷户用”余额2048万元、428户,光伏项目贷款364笔、余额1655万元,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